《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等11个文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08:19:22

 
 
 
“国培计划”有关项目实施指南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2020年3月
 

 
 
目  录
 
新教师入职培训指·························1
青年教师助力培··························8
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15
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
····················22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27
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项目实施指南···········42
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指南···········50
幼儿园园长法治与安全培训项目实施指南··········56
乡村幼儿园园长办园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指南···········63
民办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项目实施指南·············74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81
 
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
 
为指导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实施,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规范化制度,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以从教经历不足三年的农村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基于学校、师德为先、分类施训、知行合一原则,经过二至三年递进式培训,引导新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理念,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研习学科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
引领新教师坚定职业信念,增进职业领悟,规范职业行为,修炼职业形象,为立德树人奠基。
指导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规律,学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为教书育人赋能。
帮助新教师形成教学研究意识,熟悉观课议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教研方法和途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为专业发展助力。
探索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打造新教师入职培训示范模式,汇聚优质资源,为项目实施增值。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聚焦新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突出实操性、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新教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分“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等四个维度。非师范类增加“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维度,完善知识结构。
(一)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
思想政治类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育德途径与方法等;师德践行类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通过分享师德践行案例,领悟师德楷模风范,开展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帮助新教师增强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培育新教师教育情怀。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
主要包括课程改革基本理论,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分析要领、学情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技巧、“三字一话”基本功等内容,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三)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
主要包括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技能、综合育德实践等三个方面,加强家校沟通、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和班(团、队)活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重点内容研修。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和德育经验分享,提高新教师育人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
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教研活动基本形式,观课说课基本技能、教学常规反思策略、教学案例撰写、小微课题研究、教研成果提炼萃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等基础内容,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行为改进,激活新教师发展潜能。
(五)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
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知识、课堂组织与管理、传统教育文化继承与发展、教师职业语言与基本礼仪等内容,补好新教师入职短板。
三、流程建议
新教师入职培训建议按照如下主要流程,有计划、分阶段、递进式实施:
需求诊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职业理解、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内容,进行岗位适应能力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事实依据。
2. 集中研修。师范类集中培训不少于10天(60学时),非师范类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班级。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拓展以及课堂教学常规等内容。研修方式主要为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
3. 跟岗学习。跟岗学习每学年一至二次,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由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与新教师进行结对指导。指导教师通过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表现、班级管理实践、教学反思与问题探究意识等进行观察和诊断,及时反馈改进意见,并组织新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观摩名优课堂、交流学习心得、参与家校共育等针对性实践活动。
4. 在岗实践。在岗实践由新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主要采取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和工作坊研修等方式,将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和同伴的“陪、助、促”贯穿始终,引导新教师将培训学习知识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尽快适应教师岗位需求。
5. 跟踪指导。跟踪指导由所在学校和指导教师协同实施。对新教师岗位适应和个人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诊断,通过总结提炼、成果展示、自我反思、对比改进等方式,帮助新教师明确发展方向,结合新教师岗位实际,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跟踪指导,促进新教师持续发展。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量化评价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实施。
1. 对培训机构考评。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采用调研座谈、问卷抽查、现场展示、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资源建设、后勤保障、经费使用、跟踪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
2. 对任职(跟岗)学校考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采用新教师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抽检、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学校领导重视支持程度、指导团队建设、培训组织实施、新教师工作学习环境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3. 对培训指导教师考核。 由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所在学校组织实施。采用领导评价、教师座谈、问卷调查、成果展示、绩效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指导教师自身能力提升、问题诊断分析、培训指导履职、结对帮扶效果、成果提炼总结及持续跟踪指导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4. 对新教师个人考评。由教师任职学校和指导团队组织实施。立足新教师工作实际,采取指导教师评价、与学生及其家长访谈、成果展示、基本功测评、考试考核等方式,对新教师师德表现、自主学习、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沟通协调、教研意识及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五、职责分工
按照“省级统筹、县区组织、多方参与、自主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职责分工如下:
(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负责项目规划和设计,对县(市)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培训绩效、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学员满意度实施监管和评估;收集、提炼和推广区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创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工作机制和示范模式。
2. 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根据省教育部门要求,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培训指导团队建设,选好实践学习基地,规范组织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掘、培育、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构建新教师入职培训支持服务体系;落实、管好培训经费。
(二)培训机构职责
1. 根据区县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需求调研,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2. 规范实施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3. 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发、提炼、形成一批优质培训资源。
(三)所在学校职责
1. 履行培训主体责任,为新入职教师选派好帮扶导师,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 支持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培训保障,做实在岗实践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估;
3. 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总结和成果展示,提炼培训生成性资源,推广和应用代表性成果。
(四)指导团队职责
1. 主动参加培训者团队学习,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和示范引领水平,当好新教师入职的“引路人”;
2. 梳理、研究新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好阶段诊断和情况反馈,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
3. 做好训后跟踪指导、定期回访工作,巩固培训指导成果,及时总结、推广指导经验。
(五)新教师职责
1. 进行自我诊断,找准自身短板,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2. 自觉参加培训,接受指导教师的帮带,将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3. 认真总结反思,提炼生成个人代表性成果,积极参加成果展示活动,促进自我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指南
 
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助力青年教师从合格到胜任的转变,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对任教三年以上、有发展潜力的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开展不少于10天的师德养成与学科育人能力培训,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实现从合格到胜任的转变。
(一)帮助青年教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体系中,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解决工作中的师德困惑,增强乡村教育情感,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二)以学科育人能力为主线,重点提升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分析、对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对课堂作业的命制等专项能力。
(三)指导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形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树立教科研工作意识,提升青年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解决教学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
(五)引导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从合格教师到胜任教师的成长计划,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聚焦乡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围绕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科知识、学科育人与教学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四个维度设置培训课程。
(一)师德修养
重点从思想政治、师德修养、社会担当四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解读,学科育德的途径与方法,“四有”好老师的使命与担当,身边最美教师故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专题内容,促进乡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增强终身从教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做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
(二)专业理念与学科知识
重点从专业理念、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和学习知识三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与学科发展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学科教学知识,中小学生身心成长和学习规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专业素养。
(三)学科育人与教学反思
重点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学科育人,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质量过程性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问题发现的教学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等。助力乡村青年教师具备胜任学科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重点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内涵、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路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技术三个模块设计课程主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促进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等。优化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
三、流程建议
按学科组班,将教师工作坊贯穿于“诊断示范、集中研修、研磨提升、规划成长”等培训全过程,支持乡村青年教师持续成长。
(一)诊断示范
培训团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找准参训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关键性问题,根据问题确立培训主题,修订完善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参训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研修计划;通过优秀教师师德讲座、名师教学示范、优质学校学科研修活动观摩等,对参训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二)集中研修
根据诊断结果和培训主题,聚焦培训目标,细化培训内容,形成集中研修的培训专题,围绕学科背景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弥补,关于学生、学科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基础知识理解,通过专题讲座、合作探究、协商对话、同伴互助、现场学习等方式,推进学员落实基于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理论研学,为胜任教学工作奠定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
(三)研磨提升
聚焦学科育人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的课例式、体验式、项目式研修,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研课磨课、合作研讨、反思重构等方式,鼓励参训教师在实践中研磨,在研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展示,检验与修正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智体美劳自然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的意识和能力,汲取专家和同行的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策略,形成学科育人的能力。
(四)规划成长
在前三环节研修与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导师引领、研修沙龙等形式,引导参训教师追问教师职业价值,分析名师成长案例,规划未来专业发展愿景,进一步梳理经验、分享收获、提炼成果,生成新的研修资源,形成后续的研修计划,提升参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成就感和乡村教育情怀,增强参训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的内动力。
四、考核评价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承担机构培训实施、对送培区县和学校的有效协同开展评价,培训机构要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与成效开展评价。
(一)培训过程评价
聚焦培训任务要求,采取学习行为记录、培训成果分析、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质量进行客观、及时评价,重点考核其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的把握情况、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实施以及作业编制等能力,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培训学分挂钩。
(二)训后改善评价
以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改善为价值取向,组织培训团队深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开展“四说两看一发现”,即采取参训教师本人说、学生说、同事说、领导说的方式考察教师训后的发展变化;采取看参训教师课堂教学、看参训教师参加或组织校本研修,观察教师训后的教学、研究、学习行为改善状况;在对话与观察中发现参训教师的变化和新问题、困惑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跟踪指导,为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持续助力。
五、职责分工
(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统筹规划设计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建立项目实施机制。
2. 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开展调查研究、过程视导和绩效评估。
3. 提炼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成果,推进培训创新。
(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制定市县青年教师助力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规划。
2. 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和乡村学校四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3.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经费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各环节落实到位。
4. 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送培团队和乡村学校的培训过程进行监管,对培训绩效进行考核评估。
(三)培训承担机构职责
1. 整合优质专家资源,组建培训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开展需求调研,研发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式。
2. 分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指导乡村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助力乡村青年教师持续专业成长。
3. 组建教师工作坊,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提供课程资源支撑,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4. 做好培训总结,将培训中的专家课程、学员学习成果、典型经验进行加工整理,生成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并推广利用。
(四)乡村学校职责
1. 将青年教师助力培训纳入校本研修规划,实现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和校本研修有机结合。
2. 协同培训团队,聚焦培训主题分阶段开展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工作。
3. 汇聚整理生成性培训资源,向市县推荐代表性资源成果。
4. 为本校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支持服务,督促指导参训教师做好成果转化和发展规划。
(五)参教师职责
1. 认真开展自我诊断,找准突出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聚焦自身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学、合作研讨和课例研磨,认真完成研修任务,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3. 主动参与校本研修,通过汇报课、微讲座等方式转化研修成果,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4. 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行动中反思、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专业持续成长。

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南
 
为指导各地做好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提高骨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打造市县学科教学骨干团队,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以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开展为期不少于20天(120学时)的学科教学创新能力研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学科核心素养新需求,提升学科教学创新能力,打造市县学科教学骨干团队,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1.明确发展目标。引导骨干教师基于专业标准和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自主开展专业发展现状诊断与分析,立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专业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升华教育情怀。激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热情,坚定教育理想信念,深化职业理解,提升教育情怀。
3.探索教学创新。提升骨干教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业发展评价、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等能力,引导骨干教师总结和凝练个人教学方法与特点,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能力。
4.优化技术应用。激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
5.提升研究能力。引领骨干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基于教学反思、指向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助力骨干教师提升研究能力,不断走向卓越。
6.生成研修成果。总结骨干教师优秀教学课例,萃取教学改进典型案例,开发一批有用、能用、好用、管用的的优质培训成果,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复制、可推广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二、课程设置
聚焦市县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重点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等四个维度设置培训课程。
(一)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
重点从思想政治、职业信念、师德内涵等模块设计课程专题,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解读、学科育德的途径与方法、“四有”好老师的使命与担当、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发展规划设计、名师教育情怀体悟、身边最美教师故事等专题内容,锤炼骨干教师政治品格,提升骨干教师专业境界。
(二)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
重点从核心素养落实、课标理解与课程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学业发展评价等模块设计课程专题,包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辨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课标引领下的课程优化设计及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聚焦核心素养的学科深度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学生评价改革、学生学业发展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等专题内容,提升骨干教师在课程教材改革背景下,引领学科团队提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
(三)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
重点从信息素养提升与学习方式转变等模块设计课程专题,包括教师信息素养的多维构成与提升策略、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及教师终身学习的影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共同体组建与学习方式变革、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的教学设计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学等专题内容,使骨干教师具备符合时代要求、与现代教学理念接轨的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
重点从实践反思、行动研究、成果表达等模块设计课程专题,包括实践智慧的凝练与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理论与方法、行动研究计划制订的要点及规范、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教学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巧、课例、叙事的结构及特征等专题内容,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为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具体方法与理论支持。
三、流程建议
以行动研究为主线,按照“能力诊断、集中培训、名校访学、实践创新、总结提升”等流程组织培训,并将工作坊研修和导师带教贯穿全程。
(一)能力诊断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职业信念、课程教材理解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科学评价学生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等方面对骨干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进行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为制定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二)专题研修
组织参训学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系统学习。围绕主题设计课程专题,为提高学员的教学创新与研究能力提供内容支持。综合运用专题讲座、师德微课程分享、案例研修、参与式培训等形式引导学员加深职业理解,提升教育境界。引导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针对个人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行动研究课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三)名校访学
组织参训学员到优质中小学进行不少于7天的名校访学,按照导师与学员之比不低于1:5的比例,为学员配备“影子导师”,学员深度参与导师的备课、授课、反思等工作环节,开展跟岗研修,吸收导师教学实践精华,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价值追求,探寻个人教学问题改进策略,优化行动计划。
(四)实践创新
学员返岗实践不少于2个月,在岗位实践中落实所学所悟,学员在带教导师指导下,在工作坊内开展1-2次的线下交流活动,反思调整行动研究计划,向纵深推进行动研究进程。依据行动研究计划,保留并及时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问题反思等过程资料,以便在总结提升阶段展示行动研究过程。
(五)总结提升
培训单位协同市县教师发展机构,通过开展为期3天的成果展示、专题研讨、经验总结、成效考核等活动,引领参训学员对培训全过程进行深入反思、系统总结,梳理行动研究成果。每个工作坊在培训结束后,须提交一份行动研究报告。通过总结提升环节,推动学员分享学习成果,提炼研修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发展规划,为后续自身专业发展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奠定基础。
工作坊研修贯穿培训全程。以研究问题的趋近性为依据,组建10-15人规模的工作坊。工作坊由导师、坊主和坊成员构成。导师可由名校跟岗阶段的“影子导师”担任;坊主由坊成员推举产生。要灵活运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学习共同体,开展网络研修。参训学员在返岗实践阶段,以工作坊为平台展示研究进展,与团队成员分享经验与困惑。
导师带教贯穿培训全程。导师利用工作坊,引领坊员开展合作学习。线上答疑解惑,线下现场问诊,指导教学改进。及时引导参训学员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帮助骨干教师突破教育教学瓶颈。
四、考核评价
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项目实施抽查、档案材料审查等方式,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师资调配、资源建设、后勤保障、经费使用、训后跟踪等方面进行考评。
由培训班班主任、导师、工作坊坊主、送培学校领导等多元主体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价。能力诊断阶段重点考核自我诊断报告完成情况;专题研修阶段着重考核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我的教育故事”师德微课程制作情况、行动计划制定情况;名校访学阶段着重考核学员访学参与情况、行动计划改进情况;实践创新阶段着重考核学员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及课堂教学实践改进效果;总结提升阶段通过汇报交流、课例展示、行动研究报告及课堂教学实录提交等方式对学员研修进行评价。
五、职责分工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单位、送培单位、参训学员应明确在本项目中的具体职责,履行好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培训质效。
(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制定区域骨干教师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落实必要的经费,确保培训顺利开展。
2. 组建结构合理的区域学科教学骨干团队,成员遴选注重向乡村骨干教师倾斜,确保乡村骨干教师不少于1/3。
3.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训后作用发挥机制。
4. 做好培训的监管评估工作,重视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
(二)培训单位职责
1. 培训牵头单位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需求调研、方案研制、培训全过程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工作。
2. 带教导师基地校应在牵头单位指导下,细化跟岗培训实施方案,协助牵头单位做好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服务工作。
3. 带教导师应制定导师带教工作方案,对参训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4. 工作坊坊主应制定本工作坊研修方案,并组织学员开展常规研修。
(三)送培单位职责
1. 按要求遴选参训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2. 建立参训教师成长档案,提供训后成果展示的平台,并将作用发挥纳入绩效考核。
(四)参训学员职责
1. 根据培训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2. 认真参加各阶段学习,完成研修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3. 熟悉区域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与策略,掌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方法和路径。
4. 生成、提炼优质培训课程和优秀实践案例。

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
 
为引导各省开展省级教师培训团队培养,示范带动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特制定本研修指南。
一、目标任务
遴选骨干培训者、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组建省级教师培训者团队,以培训者职业道德修养、培训专业理论、培训专业技能为重点,进行不少于5天(30学时)的引领性培训,提高组织实施分层分类培训的能力,为各省培养一支有格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者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新时代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1. 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深化职业价值认同,坚定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提炼师德典型经验,掌握分层分类师德教育策略,引领广大培训者和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指导各地开展高质量的师德培训。
2. 掌握教师培训的关键知识,遵循成人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引领广大培训者和各地有效应用专业理论指导培训实践。
3. 增强组织实施培训的关键能力,掌握分层分类培训的方法,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引领广大培训者和各地规范精细实施教师培训项目。
4. 探索培训团队培养长效机制,凝练培训资源和培养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
二、课程设置
根据教师培训者胜任力结构要素,系统设计“一德两专,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一德”,即师德为先,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两专”,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聚焦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各省根据培训对象的类别和项目实际需要,设定培训主题和目标,优选培训课程,选聘专家团队,开展针对性培训。
(一)培训者职业道德修养
重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理解培训者的价值使命,坚守培训者的职业操守,为基层培训者树立师德榜样;应用师德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掌握培训实施渗透师德教育的方法,为各地策划设计和有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推广师德先进典型等提供专业指导。
(二)培训专业理论
围绕学习成人学习、培训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设计模块,重点开设成人学习,学习心理学,教师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五育并举”,学科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等标准,培训设计、实施、管理、研究,分层分类培训,以学为中心等理论性课程,夯实培训者的关键知识,提升培训者的理论涵养。
(三)培训专业技能
围绕提升培训课程研发、培训讲授传播、教学教研指导、培训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咨询策划等专业技能设计模块,重点开设培训者角色定位与胜任力提升,培训课程研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培训讲授的设计力、亲和力、共情力、故事力、思想力,培训中的非暴力沟通、评价反馈和教练指导,新课程、新教材深度解读,学科育德、学科知识体系、课堂学习与有效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与家庭教育等指导,示范课设计与实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与培训方案研制,混合研修设计与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培训评价与效果评估,培训总结提升与成果转化应用,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培训授课、咨询策划中的应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区域培训指导与评价,校本研修规划、指导及评估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培训者关键能力的实战训练,增强培训者组织实施培训项目和区域培训整体推进的领导力。
三、实施建议
1. 实施流程。按照教育部《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教师厅〔2016〕1号)的流程设置进行,可根据培训时长和学员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培训环节,选择相应培训方式等。
2. 实施模式。坚持需求导向,通过能力测评诊断,摸清学员培训力短板,据此自选培训课程及培训方式,组建学习团队并配备导师。坚持任务驱动,秉承“学员是重要的培训资源”、“学员即导师”等理念,设计有效的、适度的研修任务,开展学员与专家同题异构、学员经验萃取与思想凝练、团队行动学习等活动,引导学员做中学、学中做。坚持实践取向,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取向,通过实战训练、实践应用等,引导学员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形成学习、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成果引领,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引导学员将“学习、研究、实践”融于一体,生成优质培训课程和优秀实践案例,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
3. 培训方式。采取混合式研修方式,融合采用理论集中培训、主题式工作坊研修、团队行动学习、实战训练提升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培训方式的优势与作用。理论集中培训重在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补齐学员在培训基本理论和素养上的短板。主题式工作坊研修重在发挥学员互教互学、导师个性化指导作用,尽力满足学员个性化发展需要,助力学员实现扬长补短。团队行动学习重在引导学习团队基于问题解决和行动改变,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集中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实践智慧。实战训练提升重在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学员开展专题讲座、示范教学、导师带教、项目组织实施等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学员在实战中学以致用、训练提升。
4. 成果产出。通过成果展示、专题研讨、经验总结、成效考核等系列活动,突出加工培训案例、提炼培训经验、形成培训思想等成果产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智慧,生成优质培训课程和优秀实践案例,并以此指导各地各单位开展教师分层分类培训。
5. 考核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评、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主要采取前测与后测对比、学习过程评价、学校效果评价等方式。前测与后测对比,突出学员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学员的出勤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任务的完成度为主要考核依据;学习效果评价,要强化实践应用中的效果评价,突出“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等指标的评价,突出加工培训案例、提炼培训经验、形成培训思想等成果产出的评价。积极应用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将学员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项目主管单位,并将考核合格的学员纳入省级教师培训师团队。
四、职责分工
(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 遴选确定承办机构和参训学员。
2. 做好培训工作指导、监管、评估和考核。
3. 为学员创造应用学习成果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4. 发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提炼培训模式,及时总结推广。
5. 健全培训者团队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培训机构职责
1. 开展能力诊断测评,摸清学员的真问题、真需求。
2. 组建学习团队并配备导师。
3. 选聘具有丰富教师培训师培养经验的高水平专家,组建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
4. 指导学员在实战中生成优质培训课程和优秀实践案例。
5.凝练教师培训者团队培养模式并向各地推广应用。
(三)参训学员职责
1. 明确发展目标,确定研修重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积极参与各项研修活动。
3. 学以致用,积极应用学习成果。
4. 研发优质培训课程和优秀实践案例,服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9号),推动各地形成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做好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的与意义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在于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夯实新教师队伍的专业基础,整体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合格的初任教师。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和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质均衡地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质量的标准化、制度化的系统设计。有助于建设“以园为本”“整县推进”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推动“创新驱动、原点启动、梯级自动、全面联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通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园所质量;有助于新时代国家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建设“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同时,基于《指南》《纲要》规划与实施规范化培训项目,形成地方幼儿园教师新入职培训标准和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1.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新教师岗位胜任力和内生学习力
通过规范化培训方案着力解决培训目标的规范、培训内容的规范、培训方式的规范、培训师资的规范、培训考核的规范以及培训组织与经费的规范,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岗位胜任实效和内生学习力。
2.通过省地县联动推进县本、园本研修并打造团队
通过省市统筹、地市组织、整县推进,整合区域内外专家资源,采用主题导向、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等方式,系统规划并切实实施为期一年、分段推动、循序渐进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推动县本研修并涵养县本团队,以县本研修带动园本研修并涵养园本团队。
(二)任务
1.打造规范化培训方案
(1)基于幼儿园教师关键岗位任务,设计主题鲜明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并依据方案开展实践性、激励式的规范化培训。
(2)基于新教师首次上岗后所要面对的真实工作任务和面临的真实工作问题确立培训内容,加工生成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3)以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教练式集中体验培训、培训幼儿园(培训基地)的师徒制基地浸润培训、聘任单位幼儿园的返岗实践培训为培训方式。
(4)教师进修院校、培训幼儿园(培训基地)和聘任单位幼儿园共同对新教师进行考核,加工生成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评价资源。
2.生成规范化培训机制
(1)明确省市统筹、地市组织、整县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
(2)省市层面建立具有培训设计和示范引领能力的稳定且可持续的团队,区县层面建立由一批教研员、教研骨干、特级教师和名园长等组成的稳定且可持续的团队,并“承上启下”地展开规范化培训。
(3)调动并培育区域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稳定且持续的“基地园”“师徒制”研训团队。
(4)完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支持服务体系。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三方各司其职,将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并提供足额经费保障。
三、内容与方式
(一)内容
根据国家对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系统设计幼儿园新入职教师上岗时应理解、应做到和应反思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并使之成为各省市区县和幼儿园的“共同纲领”。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关键岗位任务及其胜任要素,以关键岗位任务、关键岗位任务胜任要素、关键岗位任务胜任要素的典型行为表现为培训内容模块、专题和要点,系统设计规范化的培训内容。
规范化培训内容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基本设计理念,围绕“师德修养与职业信念、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教育研究与专业发展”4个模块展开。4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又具体化为18个培训专题,18个培训专题又进一步具体化为培训要点,每个培训要点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培训过程和评价要求。培训内容要点具体化为可操作、可记录的任务要求,任务要求又以手册式或表格式活页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切实形成主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系统,同时也让活页任务单成为新入职教师成长记录袋和项目进展档案袋。
培训内容与要求

模块 专题 要点 任务要求
师德修养与职业信念——旨在帮助新教师学有榜样、行有准则并具文化自信。 来自榜样的力量 1.优秀幼儿园教师事迹
2.“四有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1)阅读1本关于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书或观看《我是幼儿园教师》系列纪录片,写1篇读书心得或观后感悟
(2)学习“四有好老师”主要精神,组织1次线上或线下的关于“如何做四有好老师”的集中讨论,并进行记录
我们的行为准则 1.熟悉并遵循《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理解并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3.熟悉并遵守学前教育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
(1)阅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写1篇《我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
(2)阅读《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写1篇《我要做的十件事》和《我不能做的十件事》
(3)阅读《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写出1篇心得体会
源于文化的自信 1.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2.熟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种主要载体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活动设计
(1)找到3种以上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
(2)找到3种以上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式
(3)与师傅一起设计一个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4)在园所集体活动中展示1次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
幼儿研究与支持——旨在帮助新教师熟悉并具备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典型行为、研究与支持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与支持幼儿的学习过程、评价与激励幼儿的最近发展等岗位核心素养。 幼儿行为观察 1.主动观察
2.有目的的观察
3.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1)观察1名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
(2)观察1名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
(3)观察1名幼儿在综合主题活动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
(4)观察1名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
幼儿个体差异研究与支持 1.理解差异的多样性
2.支持多样化探究
3.发现并欣赏强项
(1)观察3名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各不相同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和支持方案
(2)观察3名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各不相同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和支持方案
(3)观察3名幼儿在综合主题活动中各不相同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和支持方案
(4)观察3名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各不相同的典型行为表现,写出1篇观察记录支持方案
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 1.理解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2.支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
(1)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写出1篇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活动方案
(2)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写出1篇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活动方案
(3)观察幼儿在综合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写出1篇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活动方案
(4)观察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写出1篇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活动方案
(5)分析3篇观察记录中幼儿的原有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分别写出具体支持策略
幼儿发展评价与激励 1.理解发展路径
2.用好评价方法
3.善用赏识与激励
(1)创建2份幼儿成长档案袋,并定期更新与完善
(2)为5名幼儿各自找到至少一个闪光点,并以各种方式赏识和肯定幼儿的闪光点
(3)以适当方式向3-5位家长说明孩子的闪光点和自己的激励策略
将幼儿研究转化为保教活动 1.从幼儿发展目标到教育活动目标
2.从幼儿学习过程到教育活动过程
3.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观察并评价幼儿
4.在教育活动实施后反思教育目标的达成
(1)设计1个综合主题活动的幼儿发展目标与教育活动目标,并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2)设计1个综合主题活动的过程,并具体说出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
(3)设计1个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观察并评价幼儿的现场观察表
(4)听师傅在活动完成后说说她的教育活动达成教育目标的情况
幼儿保育与教育——旨在帮助新教师熟悉并胜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等岗位关键任务。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1.对幼儿园环境和环境创设的理解
2.心理氛围的营造
3.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1)与幼儿一同完成1次班级环境创设
(2) 设计1个能够引发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活动方案
(3)设计1个依托环境开展活动的方案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1.熟悉一日生活活动和活动环节
2.生活环节与环节转换
(1)写出基地园和聘任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并比较异同
(2)寻找并写出3个从活跃环节到安静环节的转换策略
(3)寻找并写出3个从安静环节到活跃环节的转换策略
(4)独立完成1周班级教学设备使用与卫生保健工作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 1.提供区域游戏材料
2. 观察与记录幼儿典型行为表现
3.研究并支持幼儿的学习过程
4.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有效激励
(1)自制3份具有操作性和引导性的区域游戏材料
(2)讲述3个幼儿操作自己提供的游戏材料或自己改进游戏材料的故事
(3)观察与记录2-3个幼儿操作游戏活动材料时典型行为表现并提出材料改进建议
(4)研究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方式并写出1份进一步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方案
(5)发现幼儿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并赞赏幼儿的作品
(6)跟岗小、中、大班各3次半区域游戏活动,写出跟岗记录与反思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1.进行综合主题活动设计
2.组织实施综合主题活动并进行有效反思
3. 观察与记录幼儿典型行为表现
4. 研究并支持幼儿的学习过程
5.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有效激励
(1)设计3个综合主题活动并组织实施
(2)记录设计3个综合主题活动的过程
(3)说明组织实施3个综合主题活动的过程
(4)观察与记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
(3)对自己组织的综合主题活动能够进行有效反思并提出改进设想
沟通与合作 1.与家长沟通与合作
2.与同伴沟通与合作
(1)模拟与家长沟通的3个场景并设计沟通方案
(2)完成1次与家长的沟通
(3)完成1次家园联系栏的更新
(4)协助并观摩带教师傅组织1次家长会
(5)就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设计与提供与同事有2次以上的沟通并记录沟通过程
(6)就综合主题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与同事有2次以上的沟通并记录沟通过程
教育研究与专业发展——旨在帮助新教师熟悉并参与教师研究和园本教研,熟悉并进行生涯规划、持续学习和反思改进。 教师研究 1.教师的关键岗位任务及其典型胜任表现
2. 教师典型胜任表现的支持策略
(1)写出6个你心目中的关键岗位任务并排序
(2)明确写出幼儿园对2种关键岗位任务的具体要求
(3)与师傅一起写出达到2种关键岗位任务胜任要求的努力要点
园本教研 1.保教实践中的“幼儿研究与支持”
2.教师在保教实践中的如何进行“幼儿研究与支持”
3.形成“以园为本”的教研共同体
(1)寻找1个实际案例说明如何在保教实践中研究并支持幼儿
(2)设计1个在保教实践中研究并支持幼儿的活动方案
(3)协助师傅设计并组织1次教研活动
生涯规划 1.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2.制定生涯发展规划
(1)精读1本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书,写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3点启示
(2)请师傅讲一个职业生涯中的难忘瞬间,并转述给自己的同事
(3)制定1份个人3年职业发展计划,并畅想自己10年的职业目标
(4)写出自己喜欢的某一个特级教师的主要特点和成绩
持续学习 1.理解终身学习的价值
2.掌握线上和线下学习的技能
3.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下一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btzyxy.com.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